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寫在農漁會選舉之前:讀《農民之會》及《與農共生》

即將來到的2月19日又是選出農會代表及正副小組長的日子。返鄉初識農村之初,我就像個覺醒青年深深懷疑農會就像盆火鍋,政治酬庸與地方角力就像滿滿的食材餡料任人下涮取食,鍋底渾厚的湯底則愈煮愈濃、糾纏不清。不煮沒味道,久了則是老硬過膩!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同年全台各地信用合作社及農會信用部發生嚴重擠兌事件。此前一年,宋楚瑜當選台灣首任民選首長。農會信用部盈餘攀登歷史新高,達117.2億元。

2002年台灣正式加入WTO,政府為因應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危機,開放民間釀酒,同年信義鄉農會與大湖鄉農會分別取得執照營業。同年七月財政部展開第二波整頓行動,將7家農會信用部交由合作金庫與土地銀行承受。農委會亦輔導36家經營不善的農漁會提請改善計畫。此舉釀成「1123與農共生」13萬農漁民大遊行。(以上資料摘錄於胡忠一,『臺灣農會大事年表』)


上述事件及後續政策更迭或許是晚近幾年影響台灣農村發展與變革之關鍵,特別是全台各地均有農會,其資源實力除個別頗富規模之農企業外,很難找到可以與之匹敵的公司。然而農會之間亦有績效競爭與上下級輔導干預之可能。

在財政金融上,對外,農會信用部必須和全台幾十家銀行及儲蓄合作社競爭,正所謂「放款無師父,追繳才功夫」然在存放利率及額度上限不如民營事業,為了業績放款已不容易,平時又要負擔不同業務。

在供銷營運上,超市營運必須面臨量販超商及小型雜貨五金之價格競爭,供銷出貨則有青果合作社,甚至其他通路直接跟農夫買。

在農業推廣上,豐年農傳媒、上下游、文青別鬼扯等農業資訊快速便捷又迅速更新,不少地方社區也能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及相關政策直接與其他組織合作。

就我有限接觸到的農會推廣人員來看,真的也不輕鬆,對內必須協力其他股部任務,對上一個計畫可能剛完成又被上級否定刪除。

我又沒領農會薪水,幹嘛說那麼多農會的難處辛苦呢?我覺得他們的基層員工其實就像普通公務員一樣,在體制內可能也受人事、政風、審計之監察,但也不能「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因為他們又像民營公司有業績壓力。所以不少農會除了常見供銷借放款或酒莊、飯店、休閒農場等事業,有的還設立診所、老人安養中心、殯葬禮儀等服務。

結論就是抱怨懷疑很簡單,市場競爭很現實。加油!

2017年2月借閱於中興大學圖書館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