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別人有,你一定要有?談談社區食堂與老人送餐

圖片引自pixabay

說到「營養午餐」,和社區有關的議題不免是社區食堂和老人送餐。這陣子常去龍眼林協會討論事情,免不了也在他們的社區食堂享用午餐,心想這裡的福利真好,除了傷殘獨老等居民外,協會的工作人員也能在此享用餐點,假如我也能在龍眼林工作那有多好?

或許有人會說,永福社區何不也來開辦「社區食堂」?您看中寮的廣福和頂興社區以至台灣各地社區都有類似的社區工作,永福社區應該也可嘗試看看。

事實上,這個議題從九二一地震到今天將近16年的時間不乏許多聚落居民提起,甚至在幹部會議中提到。起初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龍眼林協會早就經營社區送餐,並且將送 餐據點延伸全鄉,甚至全盛時期還送至台中霧峰、大里等地區,單日供應量曾高達上千便當。至今,我們社區仍有許多民眾訂購(或受援於)龍眼林的送餐業務(據 點間的車程約半小時),以及每週二天的老人活動。

囿於資源日益有限,結合彼此專業互相合作才是我的考量。經營社區食堂可不是簡單的工作。先不談公部門補助或社會抵稅捐贈等行政業務,包含計畫申請、執行與 考核。首先,您得有空間和設備(或許這就是中寮農會家政班、中寮社大等相關課程必須在北中寮開辦的原因)。再來就是食材和人力支出(雖然擁有採購權和人事 權看似很爽,但也必須面對不少責任與壓力),先說食材採購,我「想」他們面臨的食材成本應與學校營養午餐問題一樣(最低價者得標?)。

談談我所了解的學校營養午餐食材一事。

(1) 前陣子新北市曾宣布境內學校營養午餐每週將選用一次有機蔬果,並與桃園市某知名蔬菜產銷班洽談相關合作,並保證符合大盤價格,不會低於市價太多(那 陣子,有機農業等議題又甚囂塵上,不過就《慈心大地》近期調查,全台驗證面積仍停滯於6千多公頃,占全台總耕地面積不過0.3%)。不過颱風歉收又將如 何?

特別是有些小面積農友經過計算之後,發現這類訂單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和大通路合作通常得訂定「契約」以及明確切實的法律刑責)。或許也是如此,才有產銷班或合作社等共同產銷的必要,但隨之而來卻必須面臨更多磨合過程(有志朝向於此的農友們或可觀摩農糧署每二年評定一次的全台十大及績優產銷班,或是接 受神農獎受獎人與百大青農)。


(2)彰化溪州鄉公所因為吳晟父女和當地農運團體的合作,讓當地營養午餐在面對「成本」考量上有更多協商空 間。不少民營私辦學校對於食材的採購權則是更加 自由彈性。有些公立學校的校長則會在不涉入教育局權力與經費下選擇友善食材(這些存在於各地的「特例」除了必須該負責人有一定的胸懷面對此事,也需要多民眾支持才行,否則又會陷入挑戰既有政治結構、社會利益,以及「槍打出頭鳥」等困境)。

談談人力支出。


(1)其實「社區經營」無所不在,就看自己社區的設定目標為何?很多社區並不像龍眼林協會經營日久、人力專責分工。假如您要許多缺乏資源的社區志工或約聘 人員除了行政業務之外,還要負擔社區食堂等業務,那真的只是把「人」趕走而已。社區或團體事務固然重要,但也要想想自己的飯碗才行(就曾聽聞某些社區約聘 人員上工不久便又離職,除了社區業務生疏複雜之外,最重要的還有理事會應該給予約聘人員一定空間發揮。在此,也感謝我們社區夥伴的包容)。

(2) 不談例行性的社區供餐,其實每次活動要辦的社區風味餐便令人頭痛。使用免洗餐具不環保?(那先來個常備餐具,事後還要洗滌)、在地食材不足?(特殊 食材點綴一二)、經費不足?(東省西扣,再不然只能自掏腰包,以致很多組織志工不是有錢有閒者投入,不然就是一貧如洗的理念宣揚者,因此如何取得適當平衡 也是每個組織成員必須面對的課題)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人生就像一坨屎?重讀阿盛〈廁所的故事〉有感

人生就像一坨屎,存在自有其價值。吃得飽飽,收穫滿滿。重讀阿盛『廁所的故事』有感。

最近參加水保局舉辦之課程,並與諸多農村社區夥伴相互學習,老師們除了分享加工法規、包裝設計與選擇通路等經驗外,也就各個社區的商品形象與販售技巧提出建議,並規劃若干通路實際接受消費者考驗。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因為以往社區產業活動經常止於單一社區或輔導團隊而已,所得之回饋也不盡周全,甚至缺少互相砥礪批評的機會。久之,儼如「同溫層內的取暖大會」。


產品≠商品;上架≠獲利;商標≠品牌。近年雖蒙水保局和南投縣農會在包裝設計和通路販售給予的諸多機會,但就近來遭遇困難可知,自己在技術產能、產品供給、冷鏈倉儲、財稅法規與組織管理上還有許多不足,想來就讓人挫折,真怕重蹈覆轍!

不管如何,我們將與其他夥伴前往台北大葉高島屋、新竹大遠百及誠品松菸接受考驗。

在社區文化面,除了傳承玄天上帝與土地公公聚落信仰外,第二次社區柴燒活動將在四月中旬進行。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