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學陶札記:好奇心是時間的賊

四月非常忙碌,除了社區事務以外,今年還要第一次嘗試採收蜂蜜,平常也要保持閱讀習慣,因此只好找些藉口捨棄慢跑。四月,整整26天沒有運動!幸好,有時我還是多挪一些瑣碎時間創作,例如捏塑和手擠胚。


04/08:為了更加了解工藝中心的陶瓷設計課程,因此到草屯請教白氏兄弟,當天亦去工藝中心和南投文化局觀賞展覽。




04/15:獨學無友的可怕。雖然人生許多課題必須獨自面對與實踐,因而各自理想就得各自堅持。這條蜿蜒曲折看似半瓶水的旅程有時連我自己都曾經懷疑,懷疑自己只是三分鐘熱度還是被那些光環所吸引。不過,我始終相信這些線條總有聚焦的一天。就如同在巷仔口遇見的百工技匠中,總會聽見一則告如何啃芭樂的故事!


04/16: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04/24:假如人生就同回合制的大富翁遊戲一樣,希望我的卡片欄內有無數張的「停留卡」。縱然光陰流逝,每天只要執行一項任務即可。傳統的大富翁遊戲,當您踩到「機會」通常代表一項好事準備發生。然而人生卻不全如此!

04/25:好奇心是時間的賊,每天完成一些就行。


04/26:與凱惠等同好觀摩白皓東老師樂燒創作。完成樂燒僅需2個小時,在短時間內以瓦斯快速爐直接燒到1000度。不過陶土必須使用熟料土,且胚體需事先電窯素燒,否則上述二種因素都可能使作品爆炸,並影響其他作品。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讀宋世祥,〈憂鬱不只在熱帶:田野在從巴西、中國到台灣的全球商品鏈 〉

宋世祥老師這篇文章滿有趣的,主要探討隱含宗教藝術元素的水晶工藝。其田野地點除了從延續碩士論文就展開台灣末端消費市場,也深入外國礦場以及中國 加工廠。從產地、加工到終端市場的研究。內容敘述精采,算是開了我的眼界,也讓我對自己的農產與創作觀察有不少幫助。內文有二個重點值得分享:機緣與情報

田野其實沒那麼容易進入!作者初入台灣店家訪查,可說是被當作「商業間諜」對待。每個產業都有其技術核心,就算某項門檻很低,但您不知道就是得付出學費與 時間。因此取得「情報」或「關鍵技術」可說非常重要。真可謂:「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錢」。就像筆者先前學陶一直以為胚體愈厚愈、底部愈不會龜裂,誰知幾個老師的經驗分享才知:「厚薄適中」為上,如不可得,寧願「薄」也。

又例如過年那時想吃香蕉,但不只自己果園無蕉成熟、聚落周遭亦是如此,本以為此時中寮就是沒有香蕉(中寮香蕉種植面積高居全台之冠),但農會和青果市場的香蕉運販卻十分熱絡。當大家有需求,您沒有而別人有,您就趕不上別人;當一票人都有而您沒有,那就是您的問題了。


不同的人問一樣的問題,可能也有不同的答案。早先我曾問過一個前輩問題,但一直得到模稜兩可的簡短回答;後來一場聚會,另一名前輩問了同樣問題,誰知雙方竟互相思辨論戰。從前老師要我們要學會如何問問題。但就這場觀察來想,不同的背景、實力與地位,可能也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就像我問過幾名競技選手以及自身經驗來看,高手通常不想和太弱的對手比賽,而我就是那個跑不動、救不了球的對手。雞蛋碰石頭,生不了火花。這就是為什麼塔矢亮會遇到被藤原佐為附身的進藤光

回到本篇文章,作者是如何打進田野呢?還不就是一個靠爸族!(XD開玩笑啦)靠親戚介紹認識從事相關行業的賣家,這名賣家剛好在外國有自己承包的礦場以及中國的加工廠。末端市場調查可以靠爸解決!那中間加工如何調查呢?每個子女都是父母心頭肉,在中國一胎化政策下更是如此,勞工階層亦是如此,他們無不盼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 青出於藍。作者起初於此,只是被勞工當成「客人」罷了,因緣際會開始免費教授那些勞工子弟相關課業才慢慢打進人群,取得相關情報。

有了產地與加工廠經驗的作者回到台灣後,重新拜訪先前的其他店家。士別三日,已非吳下阿蒙。那些店家甚至把作者當成顧問、奉為上賓,不再將他視為「商業間諜」!

這種情形於各式宗教最為常見,如醫療慈善、開賑煮粥、婚喪禮儀、聚會學習等不一而足。例如朱神父曾經言及,早年教會讓他到美國進修,美國人起初認為他只是 來「過水」而已,課業結束便會離開,根本排斥這個異國修士。後來他也是先暫時休學,和該地區教友胼手胝足、一磚一木蓋起教堂後,才一邊修業一邊宣教。

說了那麼多,無非就是感謝那些曾經鼓勵、支持過我的朋友前輩。感謝您們願意與我分享您們的人生際遇與專業知識,縱然您們可能覺得沒什麼,但我依然銘記在心。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不一一打卡點名了。晚安。


學陶札記:不糅土不練土、切塊桿圓就下手

03/06:慘烈!說沒有挫折是騙人的,曾天真以為自己已經領悟「護胚」的方法。放在儲藏櫃慢慢乾還是會龜裂,底部擦乾摩平也依然如此,難道是「揉土」不夠功夫嗎?或許總該承認還是練土機比較行。

03/11:不揉土不練土,切塊桿圓就下手。最近有朋友建議我注意新、舊土乾溼不勻的問題,看看直接使用新土嘗試。今日蔡老師說,這批舊土雖然他也有經練土機攪勻使用,但是破損機率卻也七成左右。土啊!真令人想不透?話說同樣一批土,我也是有底部太厚、修胚不夠整齊,但毫無破損的作品啊。土啊!真令人想不透?

03/24:年紀大了,沒法報名相關計畫。不過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或許沒有計畫反而是好事,因為就不用處理無聊瑣碎等雜事,可以多花點時間練習。「時間」寶貴。就像學長說的,多觀摩請益其他前輩,有時可能比窩居一處來的好。不揉土不練土,切塊桿圓就下手。粗胚的良率將近八成,比起之前揉土的二成高出許多。真的很奇怪?拿來燒不知如何。和小學生互動還是有好處的,可以警惕自己過去的錯誤。例如做太慢會乾、水太多會塌、縫隙不補會害怕。

03/25:很高興有朋友向我詢問杯子如何販售。這對於正在學習陶藝,而且從無販售經驗的我而言實是一大鼓舞。只是我覺得自己的作品還有很多部分需要依賴老師,例如是 要柴燒,或是上釉電燒都是現階段的我所不能掌握。再者,這位朋友對於相關食材之挑剔幾近完美,因此我建議她盛裝的器皿絕不可等閒視之,最好還是拜訪幾位陶藝家後再作打算。

04/01:不練土不揉土,切塊桿圓就下手。這陣子拉胚均以上述過程創作,其良率約有八成。今天詢問樹枝老師此法是否妥當?竟得肯定答覆。他說賣來的土壤早已整批練過。直接拉胚雖然很硬,但只要力氣足夠,然後多拉幾次就行。假如不修胚的話,其良率會再更高。

04/04:今日明輝老師遠道而來,不只分享其他工藝匠師的經營理念與專長分工,也對我們社區工藝提出許多心得,並且期待我們設定相關進程與目標持續努力。很高興我們的社區夥伴能夠多元學習,各自朝向自己嚮往的目標前進。不管是在花蓮,或是學習陶板釉料,還是轉向植栽園藝。我相信諸此種種各異其趣的旅程,對於我們社區或是我們自己都是很棒的收穫。

04/05:謝謝賀老師的邀請與引薦,下午除了參觀他在名間充滿生機、友善環境的茶園外,也認識他那從事藝術創作的幾位親人。其中一名老師提到,台灣十個工藝家,就有六 個作陶。每一百個陶人當中,就有98個不是陶藝本科生,因此台灣的陶藝創作非常多元,鼓勵我們毋須妄自菲薄,只要繼續堅持,半農半陶也是另一種出路。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