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讀《烏龍麵王國的傳奇》兼談產業史研究之想法

相較後面兩本探討日本拉麵的歷史,這本『烏龍麵王國的傳奇』則是敘述南僑與加藤吉二家台日企業合作發展冷凍食品的創業史。

作為後進者的南僑企業原為從事油脂加工,其技術亦受日本三吉油脂會社輔導,逐步由水晶肥皂、冷凍麵糰等產品跨足餐飲連鎖集團。雖如此,其核心價值仍是「食品加工的服務業」,針對85度C、家樂福等各家餐飲量販業者研發客製化商品,以快速供餐翻轉、大量長效保存等冷凍麵糰佔據市場。


相對日本加藤會社白手起家的創業歷程,南僑在台發展之前,其父祖前輩早於上海經商,並有菲律賓等海外事業,後因國共內戰,不得不移遷台灣並從事礦業等營生。

本書之所以探討烏龍麵,實因另一主角加藤義和乃香川縣人。當年空海大師遠赴中國取經,不止帶回佛法經論,更將中國麵食、茶飲等文化攜回。作為日本土地面積最小的香川縣竟是烏龍麵店最密集之處,故在推廣冷凍食品之餘,宣傳「讚岐烏龍麵」之文化亦可加值增能。

加藤義和早年喪父,故與母親投靠祖父於瀨戶內海從事鮮蝦等海產加工零售。初期必須冒著海浪翻騰出船購買漁獲,而後集資轉作批發,經營大阪中央市場。為了穩定漁獲來源,更於越戰結束不到一個月便到越南、泰國及韓國等地進口水產品,故而思索冷凍倉儲及加工食品之市場,爾後更拓及飯店餐飲、旅遊觀光、心靈成長等市場。爾後因書中一句「用人不當」,冷凍食品等相關事業於2012年為日本菸草公司所併購。

水產與油脂雖為一級食品原料,但為民生物資所需,故有一定利基,但因門檻不高,競爭者也多。南僑技術獲益於加藤吉的歷程,相似於統一超接受伊藤洋華堂輔導。

因此就企業傳記或產業史研究而言,個別創業者及其家族脈絡固然重要,但在同一時期國際情勢與國家政策的影響下,與其他公司競合關係可能就更加重要。這是近期閱讀的幾本企業傳記共有的通病,也提醒自己在觀看大眾媒體的英雄故事與明星傳奇必須更深入反思神話傳說如何被創造?英雄又為何走下神壇?

#產業史
#個案研究
#食品加工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中寮農會四健課程在永康W8




隨著課程時間愈接近尾聲,同學們種植的小白菜也愈長愈高,此時品嚐或許鮮嫩多汁。為了讓小朋友之後可以繼續種植並觀察不同蔬菜作物,今天室內課便以觀察繪畫為主軸,並發放蘿蔔、湯匙菜、辣椒等不同種苗為獎勵。

由其創作可見,寫實作畫果真不易!至今種植小黃瓜、玉米、豌豆等作物皆以失敗收場,僅有小白菜鼓舞信心,如今作畫是呈現植物枯萎凋零,又或嫩綠萌發,還是憑藉著想像力自由塗鴨。

藉由近幾次的分享陪伴,其實獲益更多的是自己。例如從中反思「食農教育」與「農事體驗」有何差別?針對成年民眾與幼齡學童不同背景知識該如何導覽?

倘若觀察體驗已如此困難,在面臨農村老齡缺工的問題中,我們又將如何因應,特別是看過日本農業博覽會及雲林農機展之後,更是明白自己的渺小與脆弱。近期雖已分別投入不同品種及設備,但就成本估算未來獲利仍有很多不足與盲點。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圖書館時光

提著準備市集販售的農產品站在捷運車廂,牆上一篇散文獎佳作『圖書館時光』奪目而來。

文章描述一名上班族因被公司資遣而流連圖書館重返全職考生的日子,某日隨意翻閱,原來某某電視名嘴的人生遭遇竟如此相似,因而讚歎感謝圖書館包容暫時不在工作崗位的人群喘一口氣。

每當北上市集販售,總會打擾親戚借宿,除了販售、休息與交通時間外,多數時間不是在公館附近書店,便在中和的國圖台灣分館待到閉館,然後再到24小時經營的麥當勞用餐。

昨夜床上隨手翻閱,貝佐斯創業初期和客戶談生意時,多約在邦諾書店商議。麥當勞的老闆也是在四十多歲中年轉業,並且拿下原創辦人的經營權。

感恩圖書館,讚歎麥當勞。

圖片取自網路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到超市買比賽茶

一年一度的南投茶葉博覽會再次舉行,氣溫居高不下,會場人數頗多,有冷氣的室內空間更是人潮洶湧,人人幾乎一杯冷飲在手或是配著方便攜帶的速食為主。

上述種種情況不令人意外,但讓我吃驚的是為何有不少人到茶博旁邊的超市購買比賽茶而不在滿滿的茶攤品茗選購。


按理而言,茶葉應是少數專業度、差異度深高的農產品,有一斤不到百元的飲料茶,也有市場炒作高達六位數的奢侈品。其次近年社群行銷一再強調「深入體驗」與「社群認同」,而且現在市場如此競爭,當場購買更可能享有更多折扣,但為何還會有人到不能討價還價的超市購買呢?而且還揪團詢購。


 

試著與其攀談,他們竟是回答:不知附近有茶博!

 

對此,我的想法有二:一是茶博選擇太多,也沒什麼認識的茶攤(或是認識太多,不方便跟特定某人購買),與其在人擠人的地方購買,不如到有冷氣的地方購買,反正也喝了不少茶,既然超市售有貼封條(應具一定公信力)的比賽茶,不如此處購買即可。


第二,就現今強調社群認同的年代,不少民眾皆可打卡按讚分享(或說是炫耀),但實際卻有不少沉默低調的群眾不想表達特定立場(每一次消費就像是選票選擇您是否認同的對象),舉例而言,過去「滅頂風暴」正盛時,試問您是否有勇氣購買該品牌商品,還是說您具備「被討厭的勇氣」或是「口袋不深壓力」買下去。



據聞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及英國脫歐跌破不少專家眼鏡。當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方便沖泡的茶包,以及另一群在超市購買茶葉的選擇出現時,未來如何因應?

圖片取自網路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極短篇:什麼才是最難的事?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失戀是最好的減肥藥,可惜兩樣都買不到!

勤快只是手段,懶散才是目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團隊工作與龍眼產業的難題

不管是燒陶或燒龍眼,總有一些相似之處,除了都需要燃燒木柴以求成果圓滿外,最大的特點便是「短期勞力」和「團隊分工」,想要一個人就搞定這二件事幾乎不可能。連帶著許多工作也要溝通協調並折衷。

今天沒有採收龍眼,只有翻焙,多了一些時間整理香蕉。縱然現在蕉價低廉,但仍感覺香蕉比龍眼更有潛力,也更適合作為人力短缺的山坡地作物,因為香蕉一個人便可完成作業,一個禮拜巡視一次即可,其次香蕉於其他國家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不像採收龍眼需要全家出動,甚至招募聘用若干人工,如不及時採收,過陣子便會落果,故而只能加緊採收以便烘乾保存。


不意外地,近年檳榔、香蕉、柑橘、火龍果等作物雖互有消長增幅,但龍眼這項作物真的是愈來愈少,採收的人少、廢耕的不少、轉作的更多,以致今年加工廠等若干通路的收購價格再創新高,但又如何?前述問題無法解決,這個產業只會逐漸凋零沒落。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數字真有趣?屏東的鳳梨

話說前陣子到屏東觀摩農業,其中二項作物分別是瑪家鄉的鳳梨和竹田鄉的檸檬。因為自己也有種植這些作物,加上他們奉行草生栽培、整體景觀清新舒適,令人印象深刻。查了「農情報告資源網」幾項作物種植面積才曉得,原來瑪家鄉在2016年的鳳梨種植面積僅有27.5公頃,然而該年整個屏東縣的種植面積卻高達3313公頃,位居全台之冠。

若以銘泉農場主人的說法來看,此地早期亦有台鳳契作收購鳳梨,他家鳳梨的種植面積也從1960年代到全盛時期的25公頃,分級後除外銷日本也交予台鳳,然而隨著菲律賓以較低人力成本扣關日本,加上整體品質漸與台灣驅齊,故縮減面積轉作國內市場並朝向休閒農場的腳步邁進。為了與慣行市場區隔,他們在2005年取得慈心有機認證、2013年通過綠保標章,並就部分土地經營鳳梨酥體驗工坊(有冷氣、大加分)、室內餐飲區、戶外大面積景觀農場,並就自有品牌委託代工醬油等其他加工品。


過去幾年,鳳梨一直是我國出口外銷的主力作物。但是為何銘泉農場甘願放棄苦心多年的外銷市場,轉而經營國內市場?真的只是人力成本不足以競爭,還是有更多值得省思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是全球鳳梨罐頭第一大出口國,市佔率達45%以上,果汁出口也以鳳梨為主。該國鳳梨鮮果產量約197萬噸,其中27萬噸供國內市場鮮食,其餘則是加工出口外銷,主要競爭對手是菲律賓、印尼及中國(唐佳惠,〈泰國熱帶水果生產參訪見聞 (下)鳳梨生產現況與產業發展〉,《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 2015 年 03 月. 101 期)。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倘若竹山不再種植竹子

新竹五峰之桂竹,落腳竹山半加工。
專供竹籤大盤貨,競爭對手在中國。

倘若竹山不再種植竹子,而轉作其他經濟作物,相關工藝創作也因為市場競爭而逐漸凋零,那麼所謂的「竹產業文化」將如何因應?是承續地名沿革於舊傳統創新,或是冒著風險尋找下個可能。


在資源競爭的磁吸效應下,社寮紫南宮、大鞍杉林溪,以及小鎮文創已取得大多數群眾的眼光。在羊群效應及大者愈大的影響下,我們既不能期待保守不冒險的政策、也很難改變那些本著無聊但可預期的遊客心理,假如您是其他地區的商家將如何應對?又或者,您是前述三者的領導者又如何思考好還要更好。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大眾媒體很重要?《蘋果的滋味》讀後

近來家中報紙訂閱輪番換過幾次,先是歷史最久的聯合換成自由,之後又改為中時。除了政治立場互異鮮明外,感覺沒什麼差別,但最令人不滿的是充斥大量廣告與置入性行銷,舉凡營造、金融、奢侈娛樂,甚至是政府機關的告示宣傳都讓人傻言,這樣的媒體真的還會有人觀看,有人信服嗎?當然,當然,出錢買廣告的最大。

話雖如此,我想應該會繼續訂閱報紙,畢竟平時包裝蔬果、升火炊煮或餐飲鋪墊都有極大用處,之後又可溫故知新!至於平常則繼續線上瀏覽,畢竟網路能人眾多,圖表資訊更是豐富。

廢話少說,李惠仁導演這部紀錄片真是好看!先不談內容,光是看他先前拍攝禽流感等議題,不惜槓上農委會等諸多官員,甚至還上電視與其論辯,著實令人佩服。


就本片內容來看,從壹週刊甫登台開始,便激盪十足風波。創刊號本欲探究前總統李登輝的國安密帳,之後雖然延了幾期報導,但也引起法務部搜索扣押,幸好週刊狡兔三窟,另有樣版改由其他印刷公司才能上市,之後的人權風波,更讓美國介入,讓時任總統的陳水扁高喊:「寧可沒有政府,也要新聞自由!」那麼創刊號的頭條到底為何?竟是扁家駙馬爺的陳世美風波。由此可見阿扁的宅心仁厚與寬宏大量。

換作其他人,可就不是那麼簡單。除了政商名流外,最常亮相便屬藝人,從佼寶戀、泳池派對、J女郎到全天下男人都可能面對的薇閣事件,不禁讓一堆政治明星跌下神壇。在此不一一唱名羅列,只要您想想近期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又有哪些大仙位列封神榜,便可知曉肥佬黎就如東方不敗慘遭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那麼不受歡迎?!

再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來看,蘋果日報甫登台,在派報通路上必須面臨聯合及中時夾擊,雖然之後上架7-11及全家等超商,但在食安議題上總得瞧瞧統一臉色。之後於壹傳媒的發展過程,則要在有線頻道系統上先與NCC過招,然後和富邦凱擘或中嘉網絡拜個碼頭,前後還得與旺旺、中信、台塑、年代等商業鉅資鬥法,及其背後盡乎無所不在又是全知全能的老大哥!

這是一部兩個各自在所屬領域疏狂任真的恐怖份子聯袂完成的故事,十分精彩,值得推薦。假如您對狗仔臥底文化有興趣的話,一定要看看。倘若您想深入經營管理與用人哲學,那也得瞧瞧黎智英早上重金禮聘,下午開除資遣的方針為何。

最後令我好奇的是,林榮三家族所屬的自由時報在這場媒體戰爭中又扮演何種角色?期待高手分享一二,感恩。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從八田與一、蔣介石到前瞻計畫:《臺灣農民運動與土地改革》和《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讀後

或許讀了這些也改變不了什麼,不過起碼對過往前人故事又多了一分同情與敬佩,順便回答自己迷惘矛盾。

日治時期的台灣,八田與一、磯永吉等一批技術人才改進了台灣的水利設施與稻作品質,然其本源還是為了日本政府殖民侵略與資本財閥的擴張。農民生活水準普遍不高,除了無權決定自家農產價格,有時還得面臨政府與財團聯手強制徵收土地。想想現在台灣好像也是如此!


反抗日本政府諸多不公不義之台灣團體,除受日本左翼或共產國際等諸多政黨培植有關外,台籍農民組合因不同意識形態或派系路線而分裂解散的也不在少數。想想現在台灣好像也是如此!

威權黨國體制下的蔣介石為什麼甘願釋放手中經濟大權,由國家公營的計劃經濟走向世界開放的市場經濟?因為台灣是反攻扛共的最後堡壘,再不改變就等死吧!真的就那麼簡單嗎?他任命的陳誠、尹仲容等行政官僚又會遇上那些問題呢?

首先就是動搖國本,挑戰國父孫中山三民主義等基本原則。因此必須面對諸多派系掣肘,先有閻錫山、李宗仁等軍閥進逼、再者投共的國民黨大咖或知識份子也不少,以當年中研院八十一位院士而言,就有六十多位留下。到了台灣還要擺平省主席吳國楨和立法院最大派系:CC派對於陳誠的干擾。想想現在台灣行政官僚在立法院的情形好像也是如此!

輪到尹仲容負責「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時,風頭也經常蓋過省主席吳國楨和經濟部長鄭道儒,就算蔣老大給你撐腰,我就是以拖待變。想想現在台灣很多案子一直卡關,我們就能釋懷連蔣介石的人馬都敢擋,那我們又算哪根蔥!

錢來了!老大也幫您搬掉石頭了!但願意支持響應政府的民間企業好像也不是那麼多?好像不是我們現在以為的,那都是國民黨扶持的啦!以塑化業而言,王永慶在當時既非塑化專業,也不是資本最雄厚者,對於市場需求也一無所知,但就是憑著一股信心(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然後經過一番挫折就愈來愈大了。想想現在台灣很多政府投資輔導的企業就是這樣成功的,不過失敗破產可能更多!

事情絕非一帆風順!尹仲容的改革摔破許多人的飯碗,逼得大家無法從容度日,必須要再更有競爭力才行。與其大家這麼拼,不如乾脆把他弄下台。「業績」這麼多,或許「圖利」不少人吧!嘿嘿,想想現在台灣!

讀了那麼多,再次驚醒強人大總領雖然必須面對不少挫折,擔任技術官僚的知識階層銅像雖會被砍頭,領導不同派系團體的要角雖會互相攻擊,但是但是都比一群來自底層的農民工要幸福太多了!想想現在台灣好像也是如此。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農民學院: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園藝入門班心得

園藝入門研習,就連穴盤也要講究。
機械設施省工,秤量荷包及上下游。
市場外銷通路,規格標準產能供貨。
返鄉築夢從農,理想現實必須停損。

大村蘭園學插花,埤頭桑椹果冰沙。
溪湖綠田買賣強,埔心酒莊飲金香。

播種扦插手要巧,設施果樹須精算。
產銷團結真有力,返鄉從農路方長。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田野調查與地方史書寫:讀《馬祖文化事典》

相較工程建設等資源,文化出版所編列的預算或許一年不如一年,某些主政者甚至要編撰者積善發願、一毛不取,沒有稿費已是苛刻,更何況許多田野調查與資料收集還得花費不少時間、心力與資金。

近來不少人喜談「內容產業」處於風頭,加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已訂定多年,只要一定努力便有所成效。只是這一定努力是要多少基礎工作才能完成!

這本『馬祖文化事典』算是近期看過知識含金、文筆流暢的政府出版品。相較過去許多地方史志斷爛朝報轉抄許多編纂自己也不曉得意義為何的統計表格,而且還洋洋灑灑出了好幾本精裝大冊。

本書三位編撰者都是連江縣人,且皆任教於當地中小學,就地利與人親土親而言已較外來專家學者優勢。

另外讀者注意力有限,與其長篇累牘,不如編列關鍵字,以專題散文吸引讀者更加有效。例如在描寫馬祖飲食片段中,作者先談當地氣候環境惡劣,故不利稻作米食,因此成就了蕃薯、小麥等雜糧及後續製作的燒餅鹹點,而這類餐飲文化也與明代防範倭寇的海禁政策有關,並延伸旁談戚繼光及其傳說。

本書最值得稱讚之處在於,從前地方論述最忽略考古報告與理論模式,因此我們很難從中了解這個地方的緣起脈絡,也很難分析這塊土地與其他區域的差別或相似之處(這也是為何不少學者不太看重地方志的原因,因為它不太重視對話)。

以民間信仰為例,國家祀典與地方淫祠的社會角力向來是晚近探討地方研究不可忽視之處。華南學派更有「進村找廟、進廟找碑」的工作流程。

馬祖島納入中華帝國編戶齊民的歷史或與閩粵媽祖天后信仰有關,然而當地亦有海港俗尚的瘟神五王信仰,以及當地最為普遍的「白馬孚佑王」。

礙於篇幅,編者可以長談之處有限。不過這種以專題講座的地方史出版或許可以成為資源不足時代下的寫作方式,先以短篇發表,有機會再等待出版。

2017年3月借閱於南投文化局圖書館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政府出版品

政府出版品雖免不了提振組織士氣或宣傳單位政策,不過許多內容倒是實用有趣。就相似類型的著作及彩圖印刷訂價來看,政府出版品似乎比一般民間出版品更具競爭力,但在推廣宣傳卻好像不是如此,畢竟出版販售不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業績多寡應該也與考核無關。

雖說政府出版品的原價尚屬合理,不過通路零售幾乎難見折扣,再加上出版這回事似乎只與文化部有關,頂多得獎再記一道光環。以下三本探討企業歷程、餐飲文化和農村社區之著作分別借閱於中寮圖書館及新莊捷運站。諸此內容雖十分豐富,但是不易覺察的罩門不解決,政府出版品的下場或許就只是進入各公部門圖書館以及所屬單位的倉庫,然後過了一定年限再分送出去或報廢處理。

以上感觸發自『端傳媒』裁員事件,專題內容精確詳實、不以廣告刊登為收入的網路傳媒猶不敵市場營收與閱聽者支持,恐遭金主與投資者撤手。知識經濟與內容產業或為晚近網路熱門市場標的,但就『端傳媒』及近期『上下游』及『泛讀』表現來看,倘若積極面對市場、充分與讀者(不必然是消費者)對話討論的傳播媒體都有生存壓力,那政府出版品,又甚至以上三書所述的中小企業、餐廳及社區如何發展存續便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荔枝果然不簡單,外銷真的不好搞。

整場會議聽下來才了解自己有多麼嫩!不只是氣候與技術問題,國際貿易與政治角力才更關鍵。就算是香蕉和芒果,也不是那麼容易。
重點紀錄:
1.氣候預警:提前掌握溫度與水分判斷是否環刻。
2.花葉比例:是要留花或是強枝。
3.台灣盛產的黑葉和玉荷包也是中國主要種植品種,同樣產期還有泰國和越南競爭。選種農糧署推薦7+1品種
4.台澳境外反季節種植計畫,但也要注意馬達加斯加、南非、澳洲、以色列等國反攻。
5.病蟲害就是噴藥,精確判斷農藥衰退期,另要避免藥害。
6.開花前就要噴藥。
7.全程冷鏈低溫保濕。
8.外銷不見得賺錢?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2017第五屆路殺社年會心得摘要(一)

林德恩:路殺社的過去、現況及展望

臉書社團「四處爬爬走-路殺社」創立於2011年8月8日,過去四年共有2803個記錄者上傳路殺資料,計有523個物種,約莫四萬五千多筆路殺資料。

諸此工作早先是由特生中心林德恩研究員(社長)及其計畫助理一筆一筆建檔,爾後中研院鄧東坡等人設置web及app等資料庫方便眾人上傳紀錄,然因涉及隱私權與公開動物位置恐遭盜獵之故,因此改由web上傳,並經研究助理審核後才在臉書社團公開。

將近四萬多筆的資料看似很多,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某些熱點紀錄者較為熱心活絡,故上傳的資料因而較多,但這不代表較少紀錄之處,其路殺情況便較鬆緩。其次,大多數的紀錄者多為隨性紀錄,很難從中理解整體環境與時間所造成的影響,因而後續應由培訓更多進階志工認養調查。第三,根據路殺物種統計,多數為甲殼類及兩棲爬蟲類,調查者恐因常見動物紀錄次數過多,漸漸不再上傳,因而產生誤差。

未來路殺調查,應作如下規劃:1.應統計個別路段總量 2.找出真正路段熱點 3.分析路殺時地變化 4.判別路殺減緩成效與否。

路殺調查能做什麼?

1. 提供路殺標本由藥毒所檢驗,並交防檢局分析鼬獾、白鼻心、候鳥等動物有無罹患狂犬病、禽流感、寄生蟲等問題。未來檢測將與中興大學合作,並配合林務局計畫支持,全面檢測路殺個體,加強疫病防備。

2.藉由路殺標本檢驗,分析當地環境因子,農作物是否有農藥及重金屬殘留問題。

3.依據路殺數據,與高工局等道路管理單位、國家公園管理處或地方政府合作,設置警示測速或生態廊道,有效降低人類與動物的傷亡。

4.依據路殺資料統計,農用道路最常發生路殺。其中又因小型道路駁坎工程不用環評,是故經常造成生態孤島而影響野生動物。然因農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有待機械化及交通運輸便捷與否等考量,故有待農委會等更高層級依據水土保持法或國土規劃等政策全面考量。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