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2014社區第5次生態調查課程:崩埤祕境賞鳥趣

最近日子很充實,行程幾乎排得很滿,很快的又到假日生態調查課程。早上因為忙碌社區事務以及果園工作,所以只有參與晚上的紀錄片觀賞。

此次主要觀賞「台灣畫眉鳥類介紹(DVD)」和「熊鷹英雄(國家地理頻道)」二部影片。二部各是短短約45分鐘的影片,其素材拍攝、後製剪輯,以及最重要的經驗養成都是嘔心瀝血、長達十多年的功夫。看著「熊鷹英雄」中劉燕明老師為了拍攝熊鷹的生活歷程,整整二個月的吃喝拉撒都在三十多公尺高的樹屋完成,期間當然也沒法洗澡。之後的底片則需放在低溫的冷凍庫冷藏,並經歷無數次的剪輯,才有一幕幕精采呈現,過程令人佩服。

隔日清晨六點半,社區生態調查再度出動。繼撻仔灣聚落溪畔日月洞景點沿線,以及位在中寮集集交界的六股之後,今天我們則是選擇人煙稀少、住戶不多的「崩埤」,傳說中「石頭媽」顯靈防番之處。或許是此處原始林相豐富(聽說某前任立委及其家族在這裡買了將近40甲的林地),此次鳥類調查可說是破了前幾次的記錄,足足記載三頁有餘。令人印象最是深刻的是,不少樹梢都有許多鳥類棲息停留,例如小卷尾與白腰文鳥等,不時亦可聽聞畫眉的聲音。





一路上的自然資源雖然豐富,然而清澈小溪岸旁卻有幾堆垃圾傾倒,令人失望!

回程,我們選擇從「崩埤➙食蛇坑」出來。路途碎石崩落泥濘,蔡老師仍是勇往直前。如此契機,讓我們發現傳說中中寮唯一的醬油工坊以及那美味下飯令人懷念的壺底油,原來它就在外婆家不遠處。





傍晚。我們則到內城參加中寮特用作物產銷班會議,討論有機集團驗證事宜。會中許多前輩年紀雖大,然其思路邏輯卻仍清晰,並且富有雄心壯志、勇於嘗試。另外,在一畝田加工坊中,也有二名屏東科技大學園藝系的學生參與實習。一位是名間茶農第二代,每天必須從名間大庄來此上班;另一位則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二位同學除了學習加工坊的行政庶務與果園經驗外,也料理大夥的晚餐。過程中,也有媒體訪談中寮蕉農與有機產銷運作。





晚上十點多,會議將近五個小時才結束。我們馳騁著夜光,繞行在蜿蜒崎嶇的鄉間小道。半途,突然發現一隻海鳥逗留馬路,無法飛行,馬上將其補收,並且到超市購買小條海魚餵食,明日準備轉送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

越明日,與蔡老師同至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安置前晚收容的海鳥。這是我生平首次來此,故而特雀躍。據獸醫所言,此鳥喚作大水薙,身上會散發蟑螂的味道。最近,該站已收容五隻海鳥,牠們都是被前陣子的麥德姆颱風所吹落。因為河川環境與海洋不同,以致無法下水捕食,故而體力日漸薄弱,只能行走地上、無法飛行。星期一早上的機關組織通常工作繁重,所以我們沒有好好參觀請益,只好留待下日再訪。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2014年6月手捏陶札記

捏陶就像閱讀、寫作、慢跑及園藝一樣,總是可以讓自己走向孤獨、沉浸心思。話說做事一向三分鐘熱度的我,近來則是多了每週作陶與慢跑的固定習慣。前者是有趣好玩,後者則是希望減輕體重、健康一點。

自從今年(2014)五月開始每週一次向曾樹枝老師學習拉胚作陶以來,為了增加自己對陶土的感觸與認識,以及休閒好玩。除了課堂學習以外,也買了一些陶土回家手捏創作。就近來創作體悟,捏陶不同於拉胚易於控制物體厚薄勻稱,而且還要一點一滴修築貼補、慢慢成形,有些創作還得歷經二、三日的時間才能完成,不過這樣的創作在燒製時就容易斷裂碎爆。

另外,因為伯母經常於後院利用鐵灶柴燒烹煮地瓜、竹筍與青草茶。偶而,我也會放些陶作柴燒,可惜不知是溫度控管經驗,或是陶體接縫不全,以致作品經常爆裂四射,一不小心還會噴濺鐵灶之外。這些破裂的陶體通常被我閒置於戶外花盆,幾次下雨便灘作土團泥漿,不知是否能夠重新煉土製作?

以下是2014年6月手捏陶創作: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2014社區第3、4次生態調查課程:仙峰嶺上樂遊遊

最近二週很忙很充實,幾乎每天都要出外接觸人群,幸好每週一次的生態課程可以暫時躲避人群、遨遊自然。不同於前二次課程主要「蹲點」於石頭廟公園等候檳榔樹上的五色鳥,或是於平林溪畔採集石頭與植物

我們在第3次的生態課程則是遠探中寮鄉與集集鎮的交界山脈,希望可以在那片國有林地的稜線上,發現林雕、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猛禽。可惜天不從人願,在那次踏查行程我們並無發現以上鳥類,甚至連五色鳥、紅嘴黑鵯、赤腰燕、白頭翁等常見鳥類都很稀少,不知原因為何?另外,我們在路上也發現一隻沒有明顯外傷、頭部卻有螞蟻啃食的死蛇,經FB社團愛好兩棲爬蟲的網友指認疑似為茶斑蛇。午後,大夥社區同好則是聚在石頭廟公園,利用上次課程留下的樹脂土製作每個人心目中的五色鳥。空檔休息,我走在公園步道,卻也恰巧發現一尾爀璧翠綠的小青竹絲,看來蛇族漫遊出沒的時間又來了!

等候五色鳥

郊外樂遊遊

疑似茶斑蛇

山上有戶住家,周圍開滿鮮黃的阿勃勒

一邊低頭滑手機、一邊手感樹脂土

猜猜裡面有哪幾種鳥類?

第4次生態課程清晨六點半就開始,探察路線則是從永玄宮出發➔香蕉森林廊道➔仙峰巷➔竹林靜苑➔下山。在永玄宮附近的電線桿上,我們發現十多隻黑身黃嘴黃腳的外來種—泰國八哥。香蕉森林的砌石牆上則住滿素有台灣人參的九尾草。隨著坡度愈加陡峭、豔陽愈是高掛,我們在竹林靜苑則稍作休息,觀賞四周庭園植物。然後下山到蔡老師住宅歇息並享用紅豆湯、巴西咖啡、自然農法栽種的茶葉,以及生平首次嘗試的波羅密,然後完成本週課程。

香蕉森林、綠蔭近人

充滿綠意的手工砌石牆

九尾草開花

一步一步往上爬

竹林靜苑中的巨石步道

竹林靜苑中的一步蓮華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接待「打工換宿」No.4:獨立自主的沈同學

剛從雲林科技大學畢業的沈同學,是我們果園第四次接待「打工換宿」的夥伴,他和上次前來果園換工的奕衡同樣來自桃園。據他所說,他也是在「FB社團:I台灣,打工換宿交流區」看到我們發佈訊息而前來應徵。

上週五、六天色未亮,大約凌晨四點多,中寮街上早餐店皆尚未開門營業時,我倆便起個大早騎車朝果園出發。炎熱夏季的太陽總是特別早起酷赤,若不快點起床工作,不到早上七點便是豔陽高照,令人頭昏腦燙。

所有初到果園換宿的夥伴都得經歷拔草、收集落葉堆肥等訓練。於是我們便請身手矯健的易帆負責拔除果園階梯兩旁,以及樹身周圍的雜草,並且隨即覆蓋保溼,後續則由我們手持鐮刀清除。由於易帆穿著平底運動鞋,故而行走草地斜坡特別溼滑,經常摔跤,這也印證草生栽培的果園非常保溼。之後,則是由我掃收落葉,易帆負責裝袋,然後再由他覆蓋樹木周圍。




不知是太陽曬傷,或是蚊蟲叮咬的緣故。不到一會兒,我和易帆的手臂皆刺痛灼熱發癢,因此便趕緊休息停工。雖然距離工作約定時間還有一小時,但是生命安全重要。之後易帆便自行與大學同學前往日月潭遊玩。

晚上七點多,天空陰暗、下起大雨,易帆已回居所休息,我和父親則忙著搬運蜜蜂木箱。我左手夾著手電筒,扶著手推車慢慢走在泥濘潮汐的步道上,一來一回共計五趟,天色則由淡黑昏黃轉為漆墨涅槃。

隔日,我們比較晚起床。但早上六點已在社區石頭廟公園除草,因為果園有蜜蜂。工作二小時後,便邀易帆共同參與社區生態賞鳥課程,然後再到果園除草半小時,大約工作三個半小時。

易帆工作很有效率,對於自己的旅程規劃也很詳細。我們彼此保有私自生活空間,也有共同工作和遊玩的時間。我很喜歡這樣的夥伴。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易帆和我的手臂都被不明原因感染而刺痛發癢,或許是易帆第一次體驗農場工作,所以比較敏感嚴重,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2014社區第2次生態調查課程:發現五色鳥

二前週以前,永福社區終於開始第一次生態調查課程。在前一次課堂中,我們浩浩蕩蕩的一行人除了親自踏查日月洞到七星亭等沿線植物,之後也立刻製作標本留存。據社區夥伴文惠姊的統計,上次採集的標本將近有四十多種。例如,葛藤木、燈秤花、海金沙、絹毛鳶尾(俗稱土地公拐)、構樹(俗稱鹿仔樹)、烏斂梅、山苦瓜、血桐、月桃、柚木、姑婆芋、陸生珍珠茅等族繁不及備載。



上週六、日的課程,我們除了繼續複習、更換上次的植物標本外,也繼續採集石頭廟生態池與廢棄隧道等景點的植物,大約也有近百種。另外,蔡志忠老師帶來一些西部海岸的海膽化石供我們參考,隨後也引領我們一起到平林溪畔尋找化石。化石雖然難找,不過很幸運的撿到一粒龜甲石,以及這裡沒有的碎裂玉石,聽說好像是砂石車經過不小心飄灑下來的。之後,我們也利用這些素材和樹脂土簡單創作。



除此之外,在仲晃老師的教學下,站長也第一次應用高倍數相機觀察鳥類。並在社區附近發現正在餵食幼雛的五色鳥、吱吱喳喳飛個不停的紅嘴黑鵯、三兩成群的白頭翁、完全不怕行人車輛的外來種-泰國八哥,以及展翅翱翔的大冠鳩。生活在社區這麼久,平常對於近在眼前的這些事物完全不曾留意。幸好這次課程,才能重新認識這些生存在社區已久的景物生態。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農友的分享,兼及秀明農友來訪

上週因為要拿一些資料給蔡老師,所以一早起床便馳程蔡老師和文惠姊的家屋。聊天途中,文惠姊不時沖泡咖啡分享。不過老實說,我還是分不出肯亞與牙買加的差別,只是覺得二種咖啡都差不多,唯一比較有印象的是,鳳梨果醬與午餐享用的杏鮑姑薑湯,以及李老師夫婦的香椿辣椒絞肉筍包,飯後水果則是周代表果園的糯米荔枝。


隔天,水保局與營建公司前來社區召開公共工程說明會,會中將近十多名社區居民一起參加,並且討論八月中旬龍眼採收期間,應短暫停工,以利果實運送。



會後,前往蔡老師家屋與幾位從事秀明農法的前輩相見,並邀其至自家果園參觀,並探遊日月洞。午餐則是到書琴姊位於挑米坑的果園享用午餐,其大宗作物是前人留下的茂谷柑,以及自己種植的鳳梨。餐點有窯烤南瓜、手工豆腐、秋葵、、刺蔥炒蛋、鳳梨乾、荔枝,以及最是消暑的檸檬仙草愛玉。餐宴過程,幾位前輩無不分享種植玉米、鳳梨、柴火窯烤等心得分享。





本來晚上周代表還想幫忙移蜂,無奈酷暑耗盡力氣,父親也是忙到晚上六點多才回家,只好感謝前輩美意,改日另行請教。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親友的分享:荔枝、地瓜、破步子、韭菜煎餅

今年好像每種作物都很豐收,不只產量驚人,就連品質也很棒。例如今年的蜂蜜因為花開季節不受風雨阻攔,故而質量俱佳。

最近鳳梨、荔枝盛產。前一陣子晚餐過後,飯後水果便是八卦山上的鳳梨,那是遠房親戚半買半送的。近日荔枝盛產,也有許多親友贈送。例如今年最早的荔枝是養蜂前輩周代表和我們分享的。此外,陶藝課程結束,樹枝老師也邀請學員等一行人至其果園採摘荔枝鮮果。沒想到回家後,也見母親從麗玲老師那裏拿了一些回家。



近日途經中寮街上,看到糯米荔枝的價格從三斤100元一直往下跌,當然還是有些農民堅持價格並採直銷方式販售。

二伯的地瓜早就是餐桌上常見的配菜。尤其現在不吃米飯的我,幾乎常以地瓜作為晚餐主食。可是電鍋蒸煮的地瓜很是乾硬,幸得外婆以老薑燉了一鍋地瓜甜湯,冰涼過後,非常好吃。



另外最近因為社區事務繁多,常找東岳叔公會晤。連續二次見面,都從嬸婆那裡拿了一些蒸煮加工過後的破布子回家。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種醃漬品,但外婆和母親倒是很愛吃,常常吐了一地餐桌。



差點忘了,三伯父也常與我們分享作物。除了前不久的芒草筍外,最近其菜園韭菜盛產,他也了很多和二伯、四伯、六叔,以及我們分享。那夜,因為父親沒有回家吃飯,所以母親就切碎那些韭菜攪拌麵糊煎餅,濃濃的韭菜嗆辣香,真是好吃。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