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擺攤前後的果園人生

結束連續幾天展售日子,感激所有夥伴們的付出與分享,也謝謝每一個支持、鼓勵,又或批評指教的消費者。

感謝永福社區產業組的所有夥伴,除了連續幾天分別參與黎明新村、惠蓀林場、中區秀明市集、南投花卉嘉年華等展售外,也自辦柳丁採收導覽活動,實質地提升社區農產收益。另外也感謝工藝組的夥伴適時補土、烘窯,維護柴燒陶窯,以備接下來的柴燒。

感謝水保局、南投縣農會等公部門持續辦理相關推廣展售活動,也感謝南投青農的夥伴們分享彼此展場資訊並互相支援。感 謝參與中區秀明市集的每一位農友、禾豐田食等協力團隊,以及熱情投入的支持者。無農藥、無肥料、自家留種的道路真是漫長。二年下來,懷疑與動搖的念頭不 時閃過腦袋,但也謝謝各地農友不時分享努力堅持、耕作不輟的彼此心得。鄉間小路縱然不不比康莊大道,但也值得來上一回。

柳丁採收完畢後,只剩零星不知名的柑橘果實值得等待。故而最近果園工作不外除草、草葉覆蓋、、砍竹子、撿木柴,以及手作步道。

近來新闢的二塊墾地是去年四月阿衡與阿忠二人前來打工換宿種樹的地方。這一年來,大概除草四次,有時無暇照顧,便被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等植物侵襲。這次連除帶墾,未來準備種些紅裕姐和書琴姐分享的種籽與苗栽。


前陣子大概種下五十株木瓜苗,近來冷風寒流襲人,除草整地後的根苗蔓藤正好拿來覆蓋。稍有空閒,便入桂竹林內砍拾竹子,可搭棚架也可作為木瓜、香蕉等植栽立柱。

八月來的二次颱風吹斷不少樹木,採收龍眼也會鋸下若干枝幹,趁著冬季無事趕緊撿拾,以備來年炊煮熬燉,以及柴燒桂圓。

期待山薑慢慢成熟茁壯,以備年節團圓滋養。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觀摩】南投青農到桃園:大溪老茶廠、旭申農場與好時節農莊

去昨二日參加南投青農參訪桃園農業行程,由南投縣農會石主任與張督導帶領一眾夥伴參加,參加成員多為南投各鄉鎮之茶農夥伴,因此一路上聆聽不少茶經驗談。

第一日參訪目標分別為大溪老茶廠和大溪月眉社區。

或許是冷鋒寒流襲人,眾人一進茶廠便是捧起溫暖人心的茶湯,接著享用茶食與豆製品,然後由導覽人員介紹茶廠沿革與經營現況。茶廠歷史可追溯自日治時期,當 時主要以外銷紅茶為主,最高年銷量曾高達二百多萬公斤。光復不久後便轉為民營,五零年代曾遭火殃付之一炬,而後由蔣經國總統下令修復並延續至今。


現今茶廠不再講求產量,而是以自然農法並搭配有機驗證為主,然後以其歷史文化為核心作為觀光導覽的內涵,茶園主要分佈於桃園大溪和苗栗銅鑼。


參觀茶廠之後,下一目標便屬同是農村再生社區的大溪月眉社區。因當地社區位於大溪老街之內,相關公共施設周全完備,因此其發展目標主要以老人福利和發展當 地木器、陀螺與園藝產業為主,然後藉由社區導覽解說整合當地業者與公部門,例如老街內的豆製品店家、木器業者,或是桃園市文化局轄下的神社、武德殿等。

繼第一天參訪大溪老茶廠、月眉社區及大溪老街後,接下來則是分別觀摩桃園青農所經營的旭申農場與好時節農莊。

一入旭申農場,便見桃園市農會推廣督導、桃園青農正副會長、有機組前後任組長,以及農場主陳益誠夾道歡迎,並招呼每人先來一杯仙草熱飲抵禦寒風,接著再由農場主人說明農場歷史與經營現況。

早在民國八十七年,農場溫室建立之前,曾至埔里地區觀摩見習,隨後因感於農村勞動力匱乏,以及台灣冬季強風肆虐之擾,於是毅然決然投入設施農業。全區面積 約三分多,主要栽培玉女和橙蜜二種小番茄。離地栽培則有籃耕和袋耕,並採液肥滴灌、安全用藥。不同於大部分溫室農場嚴禁外人訪客,旭申農場則是開放觀光採 果。


在農場主人及其四歲小女兒一面解說之下,眾人也開始體驗採果。體驗結束後,則是兩地農會與青年農民的分享交流。


目前桃園青農成立時間已將近三年,除正副會長外,主要就不同的產業別、檢驗標準分成若干組別。因近來雙北及桃園市政府逐步推展校園有機營養午餐,故而當地 有機蔬菜組員高達六、七十名,其次則是水稻與其他旱作農民。另外茶葉組的成員雖僅有七位,但其中一名之耕作面積卻高達二十多公頃,並自行擁有日本製的大型 採茶機械。


該會會長也認為,桃園地區因靠近雙北市場,並有一日生活圈旅途之便,因此除了生產型農場外,休閒農場也是當地一大特色。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疑問與好奇:龍眼貿易與地方社會

接連三天,就讀師大台史所的林同學前來中寮探尋龍眼焙灶,他的論文方向是「清代的龍眼貿易與地方社會」,這是他繼台南東山、嘉義梅山之後的第三個考察地點。

過程中,除了訪談若干聚落耆老外,他也分享幾個有趣的想法與我討論,接著就是以更多史料佐證推論。

1. 就清代地契等相關文書可知,龍眼種植的南北差異,生產環境與管理方式的差異連帶影響烘焙工具的選擇,而且這個選擇可能在19世紀就已定型。因為日治時 期的舊慣調查等相關文書便以此種工具作為主流象徵。(也因此,我們必須探尋「台南」為何成為特例?我的假設是,台南並非特例,而是晚近文化資產的保存價值 讓它成為特例,就像「被發明的傳統」一樣,文化部與客委會都有類似的情形。)

2.貿易數據之外,除了淡新檔案和海關資料外,我覺得可以深入的地方在於台灣幾個郊商家族的故事,特別是嘉義賴家的藥商屬性,在清代幾次民變戰事中與其他家族的競合關係為何?就中寮而言,從清代以降,便可發現霧峰林家、竹山張家、草屯洪家等幾個家族的發展與競爭。

3.以台灣「沿山經濟」學群為方向,其他非主流的農特產品趨勢為何?

祝福林同學早日完成論文、順利畢業。也感謝中興大學園藝系魏同學、社區理事長、育佩等所有社區夥伴的幫忙。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2105台中農改場場慶活動有感

結束連續幾天台中農改場場慶活動,感謝所有夥伴互相扶持與分享,也感謝社區夥伴承擔其他社區來訪的導覽解說活動,今日的陶藝課程也圓滿順利。

連續幾天的農產品行銷展示,各地農會無不卯足全力拼盤呈現。比較三個縣市的差異,不外乎梅大哥所說,就道具和包裝來看,三者互有高下,例如南投縣農會同時販售八個茶區的禮盒組、花壇鄉農會的茉莉花茶禮盒,以及后里農會的梨子酒瓶等產品皆包裝精美。

但在意象呈現與層次高低而言,南投縣整體擺設明顯優於其他二地,原因或許在於茶席與咖啡器具的呈現不刻意講求琳瑯滿目,而是適時留白營造空靈場域。這或許和南投地區茶相關產業及文化的推動有關。

另外很可惜的是,田尾鄉農會既然聘請花藝老師協助擺設,為何不在花器盆栽上多加著墨,甚至在彰化青農的展示上也不見花卉,大多是蔬菜和畜產品。據工藝前輩所言,茶相關工藝雖是市場主流,但花器、食器、香器、禮器,甚至明器等器具皆值得投入深耕。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高雄三鳳宮進香兼閱讀《劉伯溫與哪吒城》有感

去昨與本庄村民一同前往南鯤鯓代天府、大天后宮進香的經驗後,今日乘中壇元帥誕辰節慶,故又參加本庄玄武宮舉辦前往高雄三鳳宮的進香儀式。

高 雄三鳳宮主祀中壇元帥。據前人研究,清代光緒年間的《鳳山縣采訪冊》記載該廟曾於同治年間重修,當時就以太子廟之稱於當地三塊厝庄發展。明清以降,寺 廟經常是地方民眾生活上的公共場域,除了信仰儀式的展開外,也經常是地方民眾會議公共事務甚或審判公決的地方。此外,當然也發展若干「廟市」與相關進香朝 聖活動。


高雄三鳳宮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廟埕廣場前的「愛河支流:幸福川」,緩緩平直的河道,給人慢活閑散的感覺,砲聲隆隆的煙硝 味卻與其形成強烈反差。從日治時期的 台灣堡圖到二戰時期美軍繪製的台灣城市地圖來看,當時的河道和現在河道似乎不同,好像向南遷徙整治,還是這片街市底下仍是汪洋水域?這樣的情形也不是高雄 所獨有,台北瑠公圳、台中旱溪綠川的地上建築好像也是如此,或許這和台灣農田水利建設不無關係。

說到中壇元帥的信仰,便讓人想到陳學霖《劉伯溫與哪吒城—— 北京建城的傳說》這本有趣的著作,特別是該書闡述哪吒信仰如何從佛教護法神的地位,逐漸轉化為道教中軍元帥與五營兵將的層級,甚或將劉伯溫的傳說故事比附到元明北京城發展史之上。

以下是我的空想:假如三鳳宮在清代便已主祀中壇元帥,並逐漸外擴其信仰圈,試問它在日治時期如何適應官方禁除民間信仰?是否借附日本神道信仰或是重新以佛教護法神的形式呈現?

其次,就儀式行為來看。今天前往三鳳宮進香的團體除了本村玄武宮與其他宮廟多以「乩童」進行儀式展演外,另外還有看到屬於道教法派的師公或佛教普庵堂系統 居士前往參拜。雖說台灣信仰自由多元,但這是否代表現今中壇元帥之信仰仍有佛道混融的態勢,例如城隍祭祀涵融地藏信仰。

進香:除了寺廟祭拜以外,旅遊觀光也是一項重點。不只現在如此,古代亦是相似。今天參訪白人牙膏觀光工廠和龍虎丸藥廠,沒什麼趣味。我想會議參訪應該也是如此,下次多點這種活動,相信報名的人數一定很多。

回程晚上,本村趁著重陽節慶順便舉辦晚會活動。大家開心,歡喜就好。晚安。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從關注、協助到長住:給下一輪農村再生備忘

圖源:pixabay


前一陣子(20151003)承蒙水保局與果子文創的邀請,得以與南投青農的夥伴們一起出席「農村社區產業:青年座談會」。與會主旨在於探討現有社區執行農村再生計畫所遭遇的困難與盲點,如何打破早期單一社區提案,進而發揮跨域整合、資源共享之效益。

因而除了既有每個社區所能提報的年度執行計畫以 外,也對若干目標明確、執行成效良好等社區進行「微型產業」、「跨域計畫」及「農村企業」等專案輔導。

水土保持局林長立副局長更期許,未來的農村社區應展 現自我競爭力,提出更具理想的藍圖,未來的計畫目標將不再講求齊頭式平等,而是以更彈性的制度讓農村進行區域整合,並協同國發會、衛福部等其他部會方針, 以便發揮更大效益。

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莊皓雲課長也表示,傳統早期農村產業活化活 動之開展或許有助於凝聚村落居民向心力,然而是否有助於提昇社區產業競爭力則啟人深思,或許未來將有新一波的制度變革,並期使所有關心農村的夥伴們應當從關注、協助的角色定位,進而長住社區、落地生根。另外他也關心,南投青農的組織工作不應只是活動導向,而應建立一個核心目標,並依循時程進度逐步前進。

中華民國農會鍾秉珊視導則表示,各地農會除了延續早期農村四健推廣活動以外,近期將逐步整合全國青農平台,舉辦若干食農教育等課程。同時,也歡迎大家可以在十月十日國慶日當天前往台北市信義區參加全國青農派對暨農產展售活動。

除了上述與會公部門等意見外,也有來自學界、產業界以及深耕各地的農村社區夥伴們彼此暢談。果子文創魏彰志總監首先分享了莫拉克風災過後,推動甲仙小旅行的種種歷程,以及近來相當火紅的高雄型農發展模式,並認為農村夥伴應須具備建立農村企業以及共同品牌的企圖心,並以更具規章制度的經營模式吸引創投,方能打破現有發展窠臼。

虎尾科技大學黃志成老師則以日本渋谷「D47」從產品、商品到生活風格的發展為例,期許建立農再產品集結、農再青農群聚、青農組織活化等三大目 標,並期使所有成員應展現彼此既競爭又合作的鬥志,組成次級團體(筆者按:例如大埔里聯軍[區域整合]、跟著林爽文去旅行[文化脈絡]、綠保的家[友善農田]、羅漢腳俱樂部[單身宅宅宅一起]),如此才能突破原有傳統守舊的組織發展。

被喻為農村叛徒的WWI學學堂吳欽憲創辦人,整場座談說學逗唱、詼諧不失道理。他表示這個場域除了是形塑個人品牌與核心理念的機會外,同時也勉勵自己與在場 的青農夥伴應該發揮自己長處(商業模式),並尋求異業結盟的機會。而不是複製拷貝過往路數(筆者按:小劍劍、白米不是炸彈客、關廟劉德華、一級嘴砲技術 士、世豐菓園等前輩均有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與專業核心,長期堅持的毅力也讓他們建立專屬自己的「鐵粉」)。

難得展現嚴肅一面的他也提醒我們,冒險投資雖屬 必要,但須反思近來文創「迷思」,包裝設計只是輔助,應在農產品及價格上找到三方平衡。另外,也得省思創業的最主要目的為何?計畫和活動都會過去,及早面 對市場才是硬道理。會後,他也邀請我們青農夥伴前往他目前進駐在范特喜微創文化園區的工作室,並分享與他一起從事冰淇淋創作、3D列印、園藝插花等共同夥 伴,同時也閒談台中這處文創戰場的優勢與險峻之處。

本場座談在上、下午的主講人分別是籃城好生活張森葳與碁業整合李宜靜總經理,前者身分主要是暨南大學社工所的學生,成立工作室的原因主要為當時師生反對味丹礦泉水設廠而起,進而駐點訪 查並嘗試租地共耕、與老農契作等合作方式,並反映曾求教過宜蘭榖東俱樂部和台南土溝農村美術館等案例前進。後者則發表經營檜意森活村,以及輔導魚池鄉養靈 社區成立實體門市的案例。

另外彰化大有社區李佳緣經理則分享,導覽體驗活動的開展可以適時補充「情境展演」與相關儀式,讓參與活動的民眾更能體會農村面貌。雲林瓊埔社區的蘇嘉益理事除了分享中年返鄉研發在地料理-地瓜燒的心路歷程外,也提到若干契作心法。除了價格以外,帶人也要帶心。


整場座談主旨不外討論未來農村再生計畫的施行,除了應具更有創意願景的方向努力外,也期許先期農再社區引導其他聚落團體共同合作。至於一起參與此次座談的南投青農夥伴也就個人返鄉歷程申述一二,未來還得一同努力。也歡迎對農村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同討論。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2015採收龍眼、烘焙桂圓

很遺憾今年沒有參與果園採收龍眼的工作,只能分擔後續柴燒烘焙,感謝台南楊大哥一家人與峰州伯幫忙採收。今年龍眼歉收又遇風雨影響,產量約不到去年三成, 故而採收一天便完成一灶(此時,我正在大葉高島屋進行最後一日[第14天]展售活動)。其他零星果實不足滿灶烘焙,僅能生鮮品嚐。

翌日上午,相伴李叔叔等七名香港友人與楊大哥全家遊覽中寮風光,下午則依靠香港友人採收果園殘存果實,約莫三十多斤可以分享食用。榖賤傷農,收穫歉收又不足餬口。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15採收桂竹筍

下午一場陣雨,濕潤滋養幾天乾涸的作物,省卻農人不少澆水灌溉的麻煩。今年春天氣候乾旱,梅雨來得較晚,水氣又不如往年豐沛,因此聽到不少農友反映梅子、春茶、龍眼花、蜂蜜等產量品質均不如去年理想。最近看到一些農友分享採收麻竹筍、甜龍筍的甜美喜悅,忽然想起自己果園裡的那片竹林桂竹筍。雖然距離採收時節已過二個多月,但總是想寫些什麼,記錄大自然賞賜的恩惠(或可參見過往2011201220132014採收情形)。

比起鍋盆底下味甜湯鮮的排骨嫩筍,我更愛看那大灶內外火舌爭豔、熱氣奔騰的場面,並且享受穿梭一片荒煙蔓草、四處無人的快活林。滿地除了乾褐枯黃的落葉外, 舉目所及便是綠意盎然。直聳挺立的桂竹固然有之,但森林底下卻不乏許多蔓藤植物攀爬依附。話說這些蔓藤植物一面與竹木爭奪陽光與水分,一面又藉著纏繞竹木使其畸形,遮蔽陽光令其衰老。例如最讓人頭疼,擁有「植物殺手」的小花蔓澤蘭便是如此。

雖然小花蔓澤蘭的擴散並不會立即對果園竹林造成危害,因此生活忙碌的農人總是若有似無的將其遺忘,又或是一瓶除草劑與一燭火苗太過方便,根本無須罣礙、放在心上。只是秉持無農藥、無肥料、不使用除草劑的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或許我們只能抱著「手落柴刀墾荒蕪、林下只留筍與竹」的心情看待吧。

驕陽未出,地上四散瀰漫的幾處水窪尚未蒸散。親族長輩們便整裝待發、穿梭林內,尋找一支支萌發不久,外觀還含著褐葉包覆,約莫70公分高度的嫩筍。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社區思緒火藥庫】2015年6月中

0616:很開心昨晚的社區簡報可以獲得肯定,明天口頭報告就要麻煩佩佩等前輩幫忙,今天則是繼續和其他前輩討論八月展場計畫,以及明天在彰化進行的農民論壇。另外這幾天,玄武宮主委、村長和幾位村民也分別鼓勵我們,社區陶藝練習應該持續進行,上個月的水費超支應該是水塔漏水之故。經過上次百欽哥的維修後,情況業已改善。等這周忙碌的活動結束,我們會儘快重返崗位。

另外也感謝永康國小黃媽媽的支持,他聽說同學一邊在餐廳學習廚藝,一邊和我共同創作,夢想製作自己未來餐廳的食器,今天特別帶這些同學拜訪廖國華老師,以 及水里蛇窯的陳老師,希望增加他們的見識。因此今晚夜騎活動,我們特別找間日式居酒屋休息,體會一下他們的工作狀況與器皿。後天,曾老師又要柴燒,希望這次工作可以順利完成。

0617:彰化縣農會參加【吉時從農 青春逐夢】主任委員與青年農民有約(彰化場次)
0618:炎熱夏季,堆疊作品更是汗流浹背。此次是我在曾老師門下第三次參與柴燒,作品有一件手擠胚、三件捏塑,以及一些杯碗,多是三個月前的作品。此次活動除了老師門下學生,還有南投國中陶藝社團的作品一起進入。過程中,廖先立老師也帶其學徒分享若干經驗,例如開模和「爵」的作法。

或許是近日活動繁忙,昨夜又期待忐忑、整夜難眠,因此不小心踢斷張育漳老師二個茶壺側把,感謝他的原諒並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我們:假如作品可以經過素燒,或許就能免其缺憾。事後,也感謝師母親自爬樹,採摘荔枝分享。
0620: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易地而處,更多包容。
以前一邊讀書、一邊從農,總是伴隨許多社會主義的理想,認為大多商販總是為富不仁,只會剝削勞工與農民。近來自己擺攤販售才知道,種植雖然不易,銷售更是困難。想要成為一個人人喊打的菜蟲也不容易!

上個月台中擺攤臨時被主辦單位取消,造成幾個朋友的負擔,幸好他們沒有終究,但內心總是抱歉,因此這二天的草屯市集根本不敢通知他們,深怕再次打擾他們。就這二天慘澹經營的營業狀況來看,幸好沒有聯絡他們。雖然有些攤販第二天就沒來銷售,但也有許多前輩一連擺了九年,沒有客人時,就默默寫幅心經、作些工藝。我們這些銷售農產品的攤商則是互相勉勵、交流學習, 雖然二日獲利有限,但整體經驗卻是彌足珍貴,讓我對整個產銷體系有更多認識,從中了解為何許多農民寧愿賣給盤商,也不要自產自銷。


這二日除了感謝在場許多前輩的經驗分享,也謝謝沒有擺攤但來探班的南投青農夥伴協力合作。

0624:今天家人忙著處理破布子,我則是到山上除草種植苦瓜苗(伯母自行留種),然後拿些之前砍下的桂竹作為樹豆(書琴姐自行留種)支柱。最近很茫然,感覺每天都有不同任務,而且行程一直往後排,八月整個超級忙碌,所有事情都集中在一起。最近和不同領域的幾個前輩聊天,不約而同提到:「金錢、土地、技術、工具都可以慢慢克服,唯獨人際互動與時間才是考驗。」

許多事情一個人做不來,但要聚議協力總又曠日廢時、缺乏效率,但要果斷處理又有黑箱作業、不夠民主之弊。然後不管成效如何,又總是會有閒言閒語,時間一久,整個熱情又退卻了。說到底,還是別在乎別人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另外社區陶藝自主練習的其中一個同學為了負擔家計,選擇每天工作,因此夜間練習的成員又少了一位。其次,他們最近有點缺乏熱情,而我則是被些瑣碎工作纏身,幾乎後來只能聚會聊天。其實我不在乎一個人寂寞,而是害怕過於喧囂的孤獨。

0624:最近曾老師門下又來二位新同學,原本快要停班的課程忽然又熱鬧起來。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在社區練習很不實在,因為許多錯誤過失沒法經過老師指正,錯了自己也不知道。就算在課堂上,很多巧門步驟還是得經老師修正才行。例如到現在,我還是無法自己完成一個手擠胚。另外,可以在課堂觀摩其他同學的作品則是刺激自己進步的動力。例如白老師的大花瓶和紅土大龍壺直讓人驚豔;晚我半年上課的吳老師則專攻一斤左右的茶倉。書琴和高學姐則持續練習一條土花瓶。就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激情帶勁!

可惜不知為何二位社區同學忽然喪失活力,感覺只是來此打發時間。我們不是學校,也不是補習班,所以我也沒有權力和義務規勸他們,只是假如再這樣下去,或許我會選擇撤退。每個人的學習動機或許不同,有些人只是當作興趣或消遣娛樂,但對我而言,我真的希望這就是我的職業。

0625:今早社區生態課程以蜻蜓及常見昆蟲為主題,係繼前次攝影、鳥類、蛙類之後第四次上課。由於活動中心實在太熱,因此成員改至玄武宮廣場進行。課程首先介紹台灣常見蜻蜓種類及其生活歷程,會後因需實地勘查,所以成員以年輕人居多。我們先到崩埤河邊考察,發現數個群聚的螢斑蝶(淡黃蝶?),畫面很美麗,可惜的是,看到一隻滿是蒼蠅的死狗在河床上發臭,不知是否為「死狗放水流」之迷信。接著再到石頭廟公園生態池觀察水生生物,例如小雨蛙眛影細蟌(黃身黑直紋的蜻蜓)。太陽很大,因此考察暫告一段落,晚上六點還有其他社區夥伴來訪。

結束早上生態調查後,迎接而來的便是晚上與草屯雙冬、北中寮龍眼林的社區聯合產銷聚會,主題如下:

一、七月的聯合展售如何進行,是否繼續在台中歐洲市集擺攤,假如又碰上颱風等天災因素如何因應,是否考慮更換地點。二、主動與龍眼林社區洽談設計系實習生 計畫,深化產銷平台運作。三、星期六下午觀摩同遊雲林三小市集,嘗試以消費者的角度反思後續農產展售。四、及早確立聯合產業季活動規劃與宣傳品。

另外值得高興的是,今晚社區會議時,同學們可以自發練習陶藝創作,甚至因為我不在場反而做得更好,看來成立社區陶藝工坊的夢想不遠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