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草根技術:移動式雞舍、穿鞋及戴眼鏡的雞

到底要吃什麼?』曾提到chicken tractor這個有趣的設施,這種較為人道飼養的方式,的確適合沒有廣闊空間的小農家庭飼養五、六隻的數量;然而該書也提到,每三天就移動籠舍一次,否則雞隻很容易就把土地啃的光禿不毛,反而毀損草地,並影響生態。為了不讓雞隻啃地,『錢進人民幣』曾經提到讓雞隻穿鞋子的構想,有些農民則會在土地鋪上孔隙較大的防踏墊。


然而以上設施的成本可能遠較「工廠式集中雞舍」龐大,且較無利潤可言,但從防疫及人道的立場來看,卻值得參照。另外如何克服山林或果園的畸零不平也是一個挑戰,至於為何有山林卻不直接放牧山林呢?因為目前規模化飼養的放山雞也是要蓋雞舍的,固定不動的雞舍還是有禽流感染的問題。還有這種「移動式的雞舍」的空間還是不大,遇到老鷹、黃鼠狼或蛇類等天敵,很難讓它們奔跑躲藏,所以「移動式雞舍」如何適應台灣環境,也是值得實驗。


另外中國某區域也有讓山雞戴眼鏡的草根技術,好處有以下三點:一是降低好鬥性,避免雞隻殘鬥相傷,二是降低活動量,減少飼料,三是活動量降低且不在好鬥,提昇飼養密度。


以上種種草根技術,不得不讓人想起楊弘任探討黑珍珠的故事。站長以為,當代台灣社會研究,應提倡更多以草根技術與鄉土情懷為導向的研究,擺脫以往制式、傳統的地域社會史研究。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