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而言,「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對我來說,「後院」則如港岸一側的燈塔,適合孤獨沉思。
當我還是幼童時期,後院有座紅磚砌成的柴燒窯,旁邊則有一棵古老巨大的玉蘭花樹,樹下鐵鍊繫著一隻名為「小白」的狗,樹旁則有幾株楊桃樹,後院則直接通往河畔。聽說某日黑夜,狂風爆雷,「轟」地一聲!小白就不見蹤影了。
就讀國小五年級時,因平房改建為四樓透天住宅,所以後院景觀一併清除重置,後院末端則架起欄杆。紅磚炭窯轉為庭院造景,從前的玉蘭花、楊桃樹則變成鮮紅艷麗的九重葛棚架,以及兩處大粒卵石切齊磨平的桌椅。
六年前,這些景象又有些變化,石製桌椅依然存在,但那秋季總是落英繽紛的棚架則消失了。一切都是為了從農之後,設置柴燒烘焙龍眼的鐵窯有關。為了防火抑或為了觀賞,鐵窯後側則是築起一畝水塘,池邊則有一排花台種植蔬菜。
現在,那座花台除了二株綠籐蔓蔓的南瓜,以及幾叢鮮翠的青蔥外,每夜還可聽到鼓鼓蛙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