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溝—我們都是如此稱呼後院那條小溪。小溪靜靜地流著,從遙遠的古時候便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相傳這條小溪原本是不存在的。明清時期中國移民渡海來台拓墾,住在撻仔灣聚落的田姓族人也不例外。那時,原居漳州詔安的「五房族人」較早遷徙至此,故而佔據河岸兩側田地定居發展,較晚來此的「三房族人」只能往山區移動。水田因能種稻產米,相對也就可以養活更多丁口,至於住在山區的那群人只能作為佃農替人耕種幫傭求溫飽。
坐擁水田固然可使家族富庶,然而若想更進一步,非得求取功名不可。因此除了栽培家族子弟習業讀書以外,長老們也特別迷信風水五行。某次「五房族人」依例聘請風水術士前去探脈尋穴,然而事後卻悔諾報償,以致術士心生不滿。事後,術士告訴耕佃於五房家族的奴才們,如想頭家事業興旺,必得另闢一條水圳溝渠灌溉,除了可以擴大水稻種植,還可暢通家族命脈。
作為佃農的「三房族人」如實轉告,頭家們也因此不惜資本、竭盡全力,欲使水圳開通,然而因為耗費太多金錢,以致週轉不靈、家族衰弱,後來更發生「牛車碾死人、糖蔀火燒厝」等憾事。伴隨水田開闢,經濟無常翻轉。住在山上的佃農們也開始慢慢移向聚落中心定居發展。
小溪靜靜地流著,住在河畔兩旁的農人如此耕種著。原本不存在的溝渠被開通了。
小溪靜靜地流著,住在河畔兩旁的農人依然如此耕種著。隨著氣候變遷,夏季洪水暴漲,河床逐漸上升,被開通的溝渠又不見了。
冬季乾涸的小溪 |
河邊汲水 |
汲水 |
菜田豐收 |